
作为网站运营者,面对后台数据中“跳出率70%”的提示,你是否曾感到一阵寒意,担心七成访客都匆匆离去?别急着陷入焦虑,让我们先深入剖析这个指标,揭开其真实面纱。
什么是跳出率?
跳出率指的是访问网站后仅浏览单个页面便离开的用户所占的比例。然而,这里有一个关键点:用户可能在离开前花费了15分钟认真阅读内容,这难道能算作页面失败吗?就像顾客虽然未购买其他商品,但仔细研究了某个产品的说明书,你能说这次接触毫无价值吗?显然不能。跳出率与另一指标虽都反映用户流失情况,但各有侧重。
跳出率与另一相关指标
·另一相关指标(此处可理解为退出率,为保持中文语境连贯性暂不直接点明,后文详述):指用户进入网站后直接离开的比例,即只访问了一个页面就关闭网站或返回上一页的情况。
·跳出率:更侧重于评估单个页面的质量,尤其是落地页的质量,这一页面需用户可直接从外部访问。若非入口页面,则不计算跳出率。
·另一相关指标(退出率):则用于评估转化路径上某个环节的质量,反映网站整体质量和用户体验。
为了更直观地理解,我们给出以下描述(公式以中文形式表述):
·跳出率=只访问了入口页面即退出的次数/入口页面访问次数
·另一相关指标(退出率)=从该页退出的页面访问数/进入该页的页面访问数
例如,用户从“促销活动页”进入,浏览“商品详情页”,最后在“购物车页”离开,这一行为会计入“购物车页”的另一相关指标(退出率),但不会影响最初着陆页的跳出率。因此,如果用户浏览了入口界面并对网站内其他内容感兴趣,点击浏览后退出,无论从哪个页面退出,都不计算在跳出率之中。
高跳出率是否值得关注?
人们往往对高跳出率感到担忧,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。有些页面自然具有较高的跳出率,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。例如,“联系我们”页面或显示本地商店详细信息的页面,很多人会在浏览器上搜索商店位置或联系电话,当他们找到所需内容后,可能会直接离开,不再查看网站上的其他页面。这种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更高的跳出率,但并不意味着页面不成功。如果客户正在查找联系方式或访问本地商店,这恰恰表示该页面已完成了工作。
因此,高跳出率不一定是坏事,同样,低跳出率也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指标。例如,超低的跳出率(如个位数)可能表明数据分析设置存在问题,可能是页面正在跟踪每个页面的两次网页浏览量,或者页面上的某些操作(如视频播放)被计为一次浏览。
一般来说,跳出率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并不是一个有意义的指标,在整个网站级别也是如此。因为影响它的元素和变量太多,无法仅从网站范围的跳出率等统计数据中推断问题。它对内容生产性质的网页可能更有用,因为跳出率可以衡量内容的有用性和吸引力。
当出现以下情况时,高跳出率才真正值得警惕:
·电商产品页:用户未查看详情或加入购物车就离开。
·内容聚合页:用户未点击推荐文章直接跳出。
·活动报名页:用户未填写表单就关闭页面。
不过,与电商网站一样,不应过分依赖这个指标。网站主页的跳出率也很高,但这是因为人们有时会回来查看几次新内容,然后在没有找到任何内容时离开。换句话说,该网站的受欢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跳出率。
如何修复高跳出率?
如果你对自己生产的内容网页的高跳出率感到不安,此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式得到修复:
1.在文章旁边推广相关内容:为读者提供其他点击选项,增加停留时间。
2.在文章末尾设置“延伸阅读”板块:增加3-5篇相关推荐。
3.创建更丰富的内容:以满足用户需求,插入视频/信息图可降低35%跳出率。
4.提升广告投放精准度:用户画像定向推送使点击率提高130%。
5.优化网站性能与体验:页面加载超过2秒时,每延迟1秒流失11%访客。
总结
跳出率是引起广泛关注的指标之一,但它太笼统和模糊了,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而定性。信息类网站40%-60%的跳出率属正常范围,电商平台则需要控制在30%以下。对于电子商务网站,除了跳出率之外,还有许多更有用的指标可供查看,比如会话(session)和页面浏览量(pageview,此处为保持中文语境流畅性,可理解为“页面访问量”)。用精细化运营代替数据焦虑,才能让每个访问都产生价值。
通过深入理解跳出率的真实含义,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数据分析,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评估网站性能,优化用户体验,让每个访问都成为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契机。
